當一個問題產生時,我們必須要了解其中發生的原因,而透過「原因分析框架」,可以掌握確切的原因。如果只看到問題的表現,就貿然下決策,認為就是解決方案,那麼有可能問題會一而再的發生。

利用原因分析,來訓練自身思考力,以及深入探究的能力,讓自己習慣不要只看到表面狀態,就開始直接設計解法,這樣有可能會無法對症下藥,而錯過了背後我們沒看到的問提點。

以下舉例來說明:

從某分店的調轉來的新進員工A在下訂單時出錯了。

1. 「為什麼?」因為A沒有發現自己輸入錯誤數字
2. 「為什麼?」下訂時沒有仔細確認
3. 「為什麼?」沒有確認系統流程與規範
4. 「為什麼?」各個分店的下定流程都不統一,各自有一套
5. 「為什麼?」沒有各個分店的標準流程

一直重複問「為什麼」直到「有邏輯的說明只要改善這個原因,就能解決一開始提出的問題」

另外,很多時候原因往往不只一個,這時候可以利用樹狀圖(Logic Tree)將原因分類,再針對每個項目細部分析。

如果發現使用者在產品的某個點常常出錯,可以用訪談的方式,並套用此框架,來找出背後的痛點,透過實際的對話,便可減低瞎子摸象,捉摸不透為什麼總是出錯,又或是轉換率不佳等等。

多多練習用這樣的方式,幫助自己從表層更深入探索,並且做好整理,邏輯不會互相矛盾,提升設計產品的細膩度。

我是Lisa,收收UI / UX 和 Taiwan UI / UX人生設計學創辦人,曾任職平面設計師、網頁前端工程師,最後轉職到自己喜歡職位 – UI / UX Designer,目前也是一位講師,致力於零基礎教學,與協助想轉職的人。

資料參考:解決問題的商業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