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效應是心理學中,認知偏差的一種效應。指的是人們在進行判斷時,容易受到「最早」的資訊所影響,而這個資訊也就是所謂的「錨」。

然後接下來的決策,又會以第一個資訊作為基準點,影響心中的判斷。

舉例來說:

1. 當你進到百貨公司時,第一眼所看到專櫃的衣服相當昂貴且沒有打折。當逛到更便宜的特價區時,會不自覺得認為「這些衣服很便宜」,雖然在百貨公司的衣服售價都相對於偏高,但你仍然付出原有的預算,購買了這些「打折過後的衣服」。

然而我們常見的 UI 見面上,也常使用這樣的手法,讓消費者「感覺撿到便宜」而增加購買動機。

如下圖:

當顯示出原價時,人們心中會定位此服務或產品的價值所在,而推出優惠時,其中的落差就會凸顯出來,此時你可能會覺得,現在購買的CP很高,不知覺的就下單了!

同理來說,當顧客接觸到你的品牌時,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其中包含整個使用者旅程,服務的前中後是否都盡人滿意,只要做好這點就能減低消費者的信任成本,增加購買率。

而另一個經典的錨定效應的行銷案例,來自整合傳播公司Saatchi&Saatchi,當時他們為了募款出了這樣的廣告:

其目的是吸引人們的注意,並且把「昂貴的奢侈品」與「小額捐款」作為對比,例如:

  • 32歐元(約新台幣1100元左右)的包包 = 肯亞人民4星期的食物花費
  • 4.5歐元(約新台幣150元左右)的啤酒一杯 = 50公升乾淨的水

促使人們心中思考,如果願意花費高額金費在奢侈品上,不如進行小額捐款。

錨定效應常常應用在行銷上,但其實只要掌握其中的原理,也能用在介面設計上。有哪些資訊一開始揭露出來後,可以帶動後面的行為動機?大家對於觀看時的感受為何?身為一個設計師,能夠多理解心理學的應用,也可以在畫面中帶出更多巧思。

我是Lisa,收收UI / UX 和 Taiwan UI / UX人生設計學創辦人,曾任職平面設計師、網頁前端工程師,最後轉職到自己喜歡職位 – UI / UX Designer,目前也是一位講師,致力於零基礎教學,與協助想轉職的人。

資料來源:mobilespoon、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