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問題,我們要先解剖問題本身。

第一,高粱,名稱叫做高粱,但實際本質是不同的。
就像是,人,就有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年輕人老人等的基本差別,更何況加上每個人的性格因素,所以,以「人」為名稱,卻對「人的本質」不了解,就很容易造成許多自己的誤解誤判,導致生活生命中一些自己不喜歡的狀況發生。
舉例,有病就要看「醫生」。
對病人來說,症狀讓自己痛苦不適,無法在「無病痛」的狀況下工作生活,因而求診就醫,這是個普遍的心態。但,會因為個人心態中對於「醫生」的定義不同,而造成自己的身心痛苦,並沒有得到「適當醫治」。
如,有些人,覺得自己的症狀,看病找醫生,就可以解決問題。
有時,會碰到自己認為的「好醫生」,但有時可能是「不好的醫生」。
有時,會解決掉自己的問題,就叫做「我的病好了」,但有時,可能問題沒解決,就繼續到處「看醫生」。
假以時日,抱持著「醫生可以解決我的問題」的心態的人,肯定會失望。
於是看病的科別越來越多種,花在看病的時間精神金錢,也越來越多。只要看看周邊的朋友家人親人,從年輕到年老,這樣的例子,不會少見。

因此,解樂的高粱元液,也並非一般認知的高粱。
市面上可以購得的高粱酒,會因爲不同的酒廠,有不同的釀造處理,而有不同品質的高粱酒。正如同炒一碟青菜,卻因為廚師的技藝不同,菜餚美味會有不同,是一樣的道理。

解樂的高粱元液,除了選購品質和能量俱佳的產品外,更加上了「超冷處理」。這才是療癒精神之所在。

第二,高粱一直喝,好嗎?
這個問題道出了我心中對於「療癒,到底是什麼?」的基本省思。
如果以這個提問的模組,可以問出一堆相類似的問題?
高血壓、糖尿病、紅斑性狼瘡等等「控制疾病」的藥物,一直吃藥好嗎?
學生下課就到補習班,一直補習加強,這樣好嗎?
吃中藥保養,一直吃好嗎?
小孩惹事了,父母一直幫忙解決,這樣好嗎?或者,父母惹事小孩解決?

所以,這個問題的模組精神是,
發生了一個不好的不對的不喜歡的狀況,人們想要用一個好的對的喜歡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但,這個方式需要被經常重複不斷地使用。
於是,我們來想想,這代表什麼?

這代表著,造成這個我們覺得不好的不對的不喜歡的狀況的「原因」,是沒有被「看到」的。沒有真正被看到,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解決方法。於是「亂槍打鳥」「自我安慰」的心態,就會持續下去,同步地,問題本身也會持續地發生,甚至更加嚴重。人們帶著「我有在看病」「我有去看醫生」「我打了疫苗」「我吃藥了」「我做了所有我可以做的?」這些心態在過日子。

這樣的操作模式,不對嗎?不可以嗎?
當然可以呀,當然對呀,做的人當然都有自己的理由呀。
我不是在討論對錯的,我只是試圖分析事情的本質,像是拿把解剖刀,看看神經肌肉的走向,看看五臟六腑的樣貌,如此而已。

回到「高粱一直喝,好嗎?」。
我從不會建議病人,「一直」吃什麼,喝什麼,用什麼。」
我唯一會建議病人「一直」要做的,持續面對自己的生存狀態,持續學習認識自己,持續讓自己的身心從失衡到平衡,持續關注自己和周圍的人的互動,持續釐清自己的思緒情緒紛擾,這些,是我認為唯一需要「一直」持續進行的。

第三,「高粱這樣每天喝,好嗎?」
這個提問本身,還涉及「酒」。
高粱酒,或者「酒」,是個非常廣泛被使用的名詞和食物,甚至酒還可以是「藥王」。
「酒」,可說是毀譽參半。
為何如此?問題在「成癮」,也就是「每天喝」這個形容狀態的用詞,帶給自己或他人不適感。
酒,會有成癮的問題,在於酒的特性。
要能夠讓人「成癮」,「物質」本身需要能夠通過「腦血管障蔽」,然後作用在腦部,影響腦內神經傳導物質。所以會有嗎啡、鴉片、精神科藥物、酒精等。
但有另外的「成癮」,跟「非物質」態有關,如賭癮、嫖癮、手機癮..很需要有,沒有就會很痛苦。
因此,「癮」的問題,除了「對象」,如酒精、毒品或者麻將電腦外,更重要的因素可能要好好檢視「人」本身的狀態。

提出困惑疑惑,發現困難,面對困擾,都是很好的,因為狀況就不會進入困境困局,而把自己的人生困在框框架架裡。
人與人的情感是框架,缺錢經濟困窘也是框架,身體健康困擾更是明顯框架,但其實「成見偏見定見」的價值觀,才是意識形態的最大框架。

藉由一個病人的提問,分享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