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海灘球事件

別人要道歉,我們不一定要接受

有一個媽媽看完上一篇文章之後
留言說

「一直以來我都卡在小孩做錯事積極要求他道歉,
我是跟孩子說過不管對方接不接受,
你犯的錯還是要負責任的道歉。

然後對別人的歉意總是先自己幫小孩接受,
再安撫小孩,我好像也該調整自己。」

我看了很有感觸

或許家長是覺得要教孩子負責
所以做錯事就要道歉

從正向教養的角度來說
大家可以想想看
如果你在職場做錯事
長官很積極要你道歉,負責任地道歉

你有什麼感覺?
應該就是很肚爛吧
我是說,道歉的功夫還是會做
但心裡還是很不爽不甘願的吧

而且跟在這樣的老闆身邊可以學到什麼呢?
我以前也是腰桿很軟、身段很低的人
而且又笑容可掬、態度真誠
道歉真的讓我閃掉很多子彈
我以前還覺得我很多災難得以全身而退
就是因為我如此專業又如此謙卑

一直到有一場很大型的國際會議
主辦單位特別派了「業內專家」坐在我旁邊
他們說:「我們這行術語很多、縮寫很多,怕葉老師妳不熟悉」
我當然不敢裝懂,就讓專家坐在我旁邊

結果當講者講了一個術語,像是THCCL好了
我明明筆記上就寫著THCCL
結果業內專家一直指著THCCP,很堅持要我把THCCP的中文唸出來
我決定放棄自己的聽力與理解力
相信業內專家
結果我一脫口就知道自己說錯了
他也馬上發現講者說的不是THCCP
然後聽眾裡面最位高權重的那個就在我面前皺眉

我立刻更正過來
我感覺得到業內專家在我旁邊燒
從耳根子燒到滿臉通紅
我感覺他的體溫大概比我高五度吧

休息時間一到
他就立刻往外衝

下半場開始前
他走過來要收東西
我還沒開口
他就立刻一直點頭彎腰說「很抱歉,我剛剛⋯⋯」
我馬上說「別這麼說,是我應該要確認⋯⋯」

我話還沒說完
我感覺到自己好像被吸進時空隧道
我看到過去我和別人道歉的畫面就在我的兩側播放
然後,在那個瞬間
我發現當一個年輕漂亮肯學又肯彎腰的女生道歉時
幾乎沒有人會苛責我















所有我道歉的對象都是說
「沒關係,不要想太多,你做得很好了,瑕不掩瑜」

就像那位業內專家
我們會前聊天的時候
他說他對速記、速讀很感興趣
他很想知道為什麼口譯員可以在短時間內準備那麼多資料
為什麼講者講一大堆,我們都聽得懂而且記得下來

其實如果他不要一直那麼自責
我們就可以很輕鬆地把剛剛的事件當成教材
來討論這麼資訊密集的情況下
要怎麼分配腦力

但他啟動了防備心,很怕被點出錯誤的話
我當然也不會沒事去戳他的痛處
我當然也是很客氣地說
「謝謝你幫忙,一時口誤,幸好也沒造成聽眾誤解」

回到最初的情境
如果你在職場犯錯
主管很堅持要你道歉
我相信久而久之
你會覺得錯誤是個很負面的東西
錯誤很傷害情緒、很傷害自尊
也很傷害信任感

但我們不可能永遠不犯錯呀
孩子也不可能永遠不犯錯呀

正向教養和成長思維都強調不怕犯錯
但如果犯錯之後會傷害自尊
怎麼可能不怕犯錯?

所以我覺得孩子犯錯之後
第一件事並不是要求孩子道歉
是陪著孩子一起想:出包了,然後呢?

以我的海灘球事件來說
對方家長想賠錢
好,果果少了一顆球,現金可以還他一顆球
但海洋垃圾呢?這問題你要怎麼解決?

果果和其他小孩玩老鷹抓小雞的時候
我可是在淨灘!
我怎麼能接受我帶來海邊的玩具最後變成海廢塑膠?

我不是沒想過
如果今天換成果果犯錯,把別人的球丟進海裡
我該怎麼辦?

我會先處理對方的需求
看對方是希望我們把球找回來,還是找其他解決方案

攘外然後安內
我會根據正向教養的原則
抱著果果說「我不知道你怎麼了,我不知道你為什麼這麼做,當你準備好,請你告訴我」

在事發當下
杏仁核膨脹,影響語言中樞
其實孩子是說不出話的

被訓練到可以道歉的孩子
那可能是一種類似客服人員的標準程序
並不來自內心真實的想法,所謂 #言不由衷

我希望每個錯都是改進的機會
讓果果改進他的行為
也讓我們改善親子關係

所以我不會希望他講些「該說的話」
因為那些該說的話不會讓他更好、不會讓我們更好

那你可能會問:不必道歉嗎?
我會道歉,我會以第一人稱道歉
我會說「我很抱歉,破壞了你們的週末」
我會承擔起一個家長的責任
但我不會代替小孩道歉
同時我也會維護界線,不讓別人教訓我的孩子

我不知道有多少次
被主管護著、挺著、罩著
然後在第一現場學會怎麼解決問題、面對困境
而不是被抓到前面坦
我很清楚那不是縱容
而是培養信任感
讓我以後更願意向這些主管求教、求助

我前幾天才跟一個個案說
「職場上最重要的,始終都不是你會什麼
是人家願意教你什麼
當一個受教的人,比當一個很會的人,更重要」

最後補充吾友喵喵的智慧語錄
「道歉的人也要有不被原諒的心理準備
很多事情是誠心道歉也無法挽回的
你也只能求人家不計較而已」

 本文同步刊登於A Small but Real Family歡迎來留言給我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