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說:生氣的人在想著自己可以爭取什麼。當你相信你可以為自己的目標去爭取,這是個愉快的信念。

我是一個還滿容易動怒的人
看我文章裡面經常靠北來靠北去也應該可以感覺得出來
但這我幾年說我常生氣,大家都說「不會啊,你反應很從容(或是你聲音很溫柔)」
其中差異就是本篇重點了

我在倫敦看見 #草包大師 荒腔走板的表現
(前情提要:shorturl.at/jvyP1 )
怒不可遏,不但氣他沒有羞恥心
也氣這個圈子長期縱容包庇
竟由得他倚老賣老、招搖撞騙

我先求證幾位前輩
他們都說大師幾年前就變成草包了
因為我是邊緣人所以才不知情
結果我在私訊裡面氣他們鄉愿、氣他們偽善
幾位資歷不同、領域不同、個性不同的前輩紛紛表示莫可奈何

我發現這不是他們的問題
一定是文化的問題

後來我看Netflix影集Grace and Frankie
60歲的Grace有一天看到30歲的小女兒坐在廚房
因為婚姻狀況悶悶不樂
於是就問她怎麼了
小女兒能量很低落地想要娓娓道來
這時候Grace就說「別發牢騷了,發怒吧」

這時候我忽然懂了
碰到問題的時候,挫折感會把一個人的能量往下拖
但是當你怒火燒起來的時候,整個人的能量會往上升
怒氣會為你的能量生火添柴
而且生氣的人會啟動創造力,會設法解決問題
鬱悶、挫折、氣餒的人不會

怒氣的價值長期被貶抑了
多數的人在家庭、學校、職場裡都被灌輸了:不要發脾氣
大家普遍都選擇迴避衝突

但生氣需要練習,迴避衝突也需要練習
沒練習過就亂發脾氣的話,很容易變成瘋狗
或無意中造成人身攻擊,自己也後悔莫及
沒練習過就一直迴避衝突,很容易變成忍氣吞聲,
漸漸侵蝕了自我價值
我最討厭跟我說「以和為貴」的人了 😤

所以我決定要寫寫生氣的價值
但我要先定義一下,這裡講的生氣是指一個人內心的狀態
生氣的外在表現 #不是要發脾氣、得罪人或遷怒別人

🔥 生氣很爽
生氣可能是負面情緒裡唯一在當下會讓我們覺得好過的
焦慮感、愧疚感、悲傷、丟臉這些情緒都不好受
怒氣不一樣,怒氣會讓身體興奮起來,還會分泌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

🔥 生氣會提供動能
腦神經科學家說怒意會讓我們注意到哪裡有問題
提供能量讓我們去面對問題
怒氣會鼓勵我們採取行動,而不是抱怨或發牢騷

🔥 生氣會有影響力
心理學家Rick Hanson說怒氣是人際互動時最有影響力的情緒,
也就是說,大部分的人都會聽生氣的人說話。
他說,如果我們能同理身邊那些在難過、擔心、煩惱或孤單的人,
我們都「滿能接受他們那個樣子」,
但如果他們發脾氣了,我們通常會聽他們的話。
(這不是就說人類犯賤嗎?)

我覺得大家長期以來把「內心感到憤怒」和「表現暴躁、兇狠、發脾氣」混為一談
所以也很容易在孩子、學生、員工發怒的時候
規勸他們說這樣不好

確實發脾氣和遷怒別人有毀滅的力量
我是過來人,我犯過很多錯、得罪過不少人
(因此我特別感激現在還願意跟我當朋友的各位,請讓我鄭重謝謝你們願意和我當朋友)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要抹滅心中的怒意
差別只在於覺察和正念
能夠覺察到怒意的人,就能透過正念靜心,讓這情緒過去
在這情緒來去的過程中,讓怒意點燈,照亮現狀的問題
然後接受怒意帶來的能量,轉化為創造力

最後介紹我很喜歡的一首詩
蘇菲教派詩人魯米所著〈客房〉
詩中把身體比喻成客房,情緒比喻成訪客
這首詩幫我理解情緒的來去和情緒的價值

生而為人猶如客房
每天清晨都有新旅客蒞臨

有愉悅的、有憂傷的、有刻薄的旅客
某些覺察的片刻就如意外旅客的到訪

誰來都一樣歡迎他
即使他們是一群恐怖的悲傷情緒
狂暴的將你客房的傢俱一掃而空
也要如待上賓的招待他們
因為他可能會為你除舊佈新
帶來新喜悅

無論來者是惡意、羞愧還是怨懟
你都應該笑臉相迎
邀請他們入內

對任何訪客都要心存感恩
因為他們每一位
都是上天派來的嚮導

 本文同步刊登於A Small but Real Family歡迎來留言給我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