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探索偏鄉教學巡迴,從爸爸的故鄉開始
最近看了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讓我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不只是因為劇情感人,也因為它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
根據教育部的定義, 「偏鄉」指的是「地域位處偏遠且交通狀況不便者,或數位學習不利地區之學校」,意義著重在「遠」。
但我其實不太喜歡用「偏鄉」這個詞,因為「偏」的相反是「正」,講到偏鄉時,除了包含「遠」的意涵外,同時也暗示著「偏僻」、 「邊陲」、 「非中心」、 「非主流」的概念。
每一次出發去偏鄉分享課程前,內心總是有興奮、有期待,當然也有惶恐不安。
長期從事兒童的教學,我總是習慣先大致瞭解參與兒童的背景、程度等資訊,在腦海裡無數次沙盤推演上課的情況。
只賣不送——孩子們用文字來買書
偏鄉巡迴的旅程中,我「賣」書給孩子們。
不管是哪個學校,只要孩子們聽到那些又新又亮的書,竟然不是送給他們,而是要他們「買」,往往都吃驚的睜大眼,嘰嘰喳喳的鼓噪馬上在教室中迴盪開。連正在翻閱新書的學校老師都會忍不住抬頭,疑惑的看向我。
「是的,這些書,只賣不送!」
課程內容介紹
梵谷是一位才華洋溢、個性率真卻又性格特殊的藝術家。在這系列的課程當中,我帶著孩子認識梵谷的生命故事,結合劇本表演、肢體動覺、創意繪畫、藝術寫作等內容,並延伸探討與孩子切身相關的生命教育課題。
帶著課程教材、一箱書、一隻吉祥物(五歲小狗)、一個代言人(二歲兒子),我們到了南投國姓鄉的長福國小。這次的活動,緣起於小探老師的一個夢想—帶著課程去旅行,把我們最自豪的走讀課程,分享給住得偏遠的小朋友;同時,也讓我們能夠認識臺灣各個鄉鎮的風土民情,增廣見聞、廣結善緣。感謝鹿樂平台,在他們的牽線之下,我們終於開啟了公益教學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