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1/動物園實境解謎

ㅤㅤㅤ

ㅤㅤㅤ

小探索的戶外課裡,有些行程是大眾路線,而這次的動物園,則可說是大眾中的大眾了。但小探老師始終相信,再平凡不過的地方,都有獨屬於它的故事,差別在於看的人,有沒有放下成見,仔細去體察、用心去感受。
ㅤㅤㅤ

ㅤㅤㅤ
🔸用實境解謎開啟大眾路線的新玩法
ㅤㅤㅤ
這次的動物園課,感謝有再興國小王鐘儀老師慷慨分享資料,以及她設計的闖關謎題,讓我們能在臺北市立動物園,用全新的角度切入,進行深度之旅–動物園不只是將動物關在牢籠裡展示給人們看的地方,去動物園也不是只能看大象老虎。
ㅤㅤㅤ

ㅤㅤㅤ
原來臺灣是第一個成功飼育穿山甲的國家,原來臺北市立動物園在國際上協助了許多瀕危動物的海外復育,原來在動物園我們未必會多看一眼的北海道丹頂鶴,背後卻是兩國合作的美好成果–「哩鶴」在臺灣多成長一天,就代表丹頂鶴在日本境外有一條血脈可以傳承,降低了滅絕的風險。諸如此類的故事,在動物園裡比比皆是,這令我感動,也讓我敬佩園方的用心。
ㅤㅤㅤ

ㅤㅤㅤ
鐘儀老師也設計了非常巧妙的闖關謎題,讓孩子們接觸到了”sustainable”這個單字。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永續發展目標,包含了17項核心目標。雖然對孩子們來說,「永續」這個詞還有點抽象,但其實小探索的課程早就將這些目標融入在學習裡面了。
ㅤㅤㅤ
🔸活動設計協助孩子學習新知並轉化爲文字
ㅤㅤㅤ
寫作是一項複雜的工程。
ㅤㅤㅤ

ㅤㅤㅤ
小旅行的上半場重點在知識或體驗的「輸入」,運用遊戲闖關、互動文本、現場觀摹,讓孩子有足夠的素材可以書寫;下半場的重點則在文字的「輸出」,從「輸入」到「輸出」,少數人可以得心應手,但就創作的本質而言,其實它是需要整合思維、轉化為適切文字的辛苦工夫。為了讓孩子在書寫前,從輸入到輸出有緩衝時間,我會安排小勞作活動,讓孩子能從「學習模式」不知不覺間切換到「創作模式」。對於寫作上較吃力的孩子而言,完成一個勞作,本身帶來的成就感,讓他們更願意去接受下一關的書寫挑戰。
ㅤㅤㅤ
  
ㅤㅤㅤ
謝謝爸爸媽媽看到這邊,這篇從週日晚上就想寫了,一直到今天才寫完😆,可見孩子們要在戶外課完成作文是有多困難😭!這兩天陸續回傳批改好的文章給爸爸媽媽了,也請爸爸媽媽不吝給孩子們肯定,相信我,在人聲鼎沸的動物園要完成寫作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
ㅤㅤㅤ
再次感謝蔡逸昭嚮導和雅婷老師用心照顧孩子、協助教學;謝謝兩位爸爸媽媽一路協助留意孩子們的安全,還幫忙佔位子、debug,有你們同行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