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3/坪林茶藝走讀

 ㅤㅤㅤ
走讀坪林,我們以北勢溪畔作為起點。
這裡,是溪水純淨的包種茶之鄉,終年雲霧氤氳,青翠的山巒起起伏伏,深深吸一口氣,空氣沁涼如水,多美好的早晨啊!最適合一起坐在溪畔寫生。孩子們拿起了色鉛筆,細細地描繪出他們第一眼所見到的北勢溪。
ㅤㅤㅤ
這次的寫作小旅行,要讓孩子們練習以描寫「背景」當作開頭。
由於孩子們每次寫遊記,開頭千篇一律都是「今天我去了某某地」,少了畫面,少了情境氛圍,來到好山好水的坪林,當然要把握機會,讓孩子換換不同的寫法。
ㅤㅤㅤ
 ㅤㅤㅤ
喜歡看孩子們用心捕捉顏色的樣子,
喜歡看他們發現小蟲時的驚呼,
喜歡他們著迷的跟我說:「哇!茶園離我好近!」
ㅤㅤㅤ
這樣的驚呼,小探老師童年時也發出過,那是我第一次神魂顛倒的想用文字寫下所看到的一切,第一次寫下似詩非詩的一段青澀文字,就是在坪林的這座橋上。心裡不禁在想,孩子們是否也像我一樣被深深觸動呢?暫且放下這個疑問,跟著故事線索走,我們進到了茶業博物館。
ㅤㅤㅤ

ㅤㅤㅤ
現在正在展出的「泡」特展,富有哲學理趣和藝術美感,對孩子們來說,是有點深奧的。在沒有人引導的情況下,孩子可能就到處摸摸看看,ㄧ出館就忘了自己摸了什麼看了什麼,因此依照慣例,我在踏查時會先擇取其中適合向孩子介紹的部份,將它編進走讀故事裡,孩子邊完成故事時,也必須進行觀察和思考,並且以寫或畫的方式,留下自己的紀錄,其他沒編進故事裡的,則讓孩子自由探索,如此可兼顧自由學習和老師導覽的好處。
ㅤㅤㅤ

ㅤㅤㅤ
這次的故事,由薇任老師和我一起完成,孩子們筆下的「魔法茶飲」十分的有創意呢!
ㅤㅤㅤ
下午,我們拜訪「坪林茶莊」的楊老師和師母,由孩子組成採訪團,有人提問,有人紀錄,有人錄影,楊老師學識淵博,師母溫柔親切,本來還有點害羞膽怯的孩子們,在楊老師幽默風趣的解說下,慢慢放鬆了下來,邊喝茶,邊認識關於茶的知識,還有坪林茶產業的古往今來。
ㅤㅤㅤ
 
ㅤㅤㅤ
非常感謝坪林茶莊的老師師母願意接待我們的小朋友,雖然孩子們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但也問出了很多好問題,得到了相當多的啟發呢!
ㅤㅤㅤ

ㅤㅤㅤ
寫作時間,我們在茶業博物館外的涼亭書寫,泉聲淙淙,清風陣陣,孩子們奮筆疾書,沒有任何字數要求,每個孩子卻都有寫不完的靈感。
不需要刻意學「起承轉合」,因為本日的行程順序,即是經過小探老師刻意安排—
ㅤㅤㅤ
以自然山水地景為「起」,
以博物館的茶知識為「承」,
以茶莊的人文訪問為「轉」,
以自我的感動收結為「合」。
ㅤㅤㅤ
起承轉合不該是八股文章死背硬記的結構,它應該是自然而然形成,順應寫作需求而來,孩子們也未必要依照老師安排的行程順序寫,單單只寫其中一段體驗、好好描寫細節,也會是很好的寫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