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埕創業記-Day 2 迪化街走讀

ㅤㅤ
為了幫助小探老師重建洋樓,創業小隊決定親自去考察一番。這天,他們來到了迪化街……
ㅤㅤ
ㅤㅤ
❝ 哇!好美的建築——迪化街十連棟


途中我們瞧見一整排華麗的洋樓,這就是迪化街極具代表性的「十連棟」。
它有兩層樓高,屋頂上有一排直直的小牆叫做「女兒牆」。房子的窗戶是圓圓的拱形,門口也有一個大拱門,旁邊還有兩個小拱門,跟二樓的窗戶搭配得剛剛好。每棟建築的正面,都有漂亮的門牌,搭配華麗的石刻浮雕,上面寫著商號的名字。我們也請孩子畫下十連棟的建築特色。
ㅤㅤ

ㅤㅤ

ㅤㅤ
❝ 「在地化」與「國際化」,要怎麼並存?
走在大稻埕的街上,我們看見不少老建築,有著嶄新的店面,也有不少新創產品。
大家一路上統計商家賣些什麼,觀察這裡的產業特色,看是什麼商品能夠吸引人來消費,並畫出自己覺得最有「在地特色」的商品,進一步思考「在地化」與「國際化」的關係。
ㅤㅤ
ㅤㅤ
今日的舊,也是過去的新。在這裡,我們看見創業精神代代傳承,也發現原來創新與傳統並不衝突。
ㅤㅤ
ㅤㅤ
正因為有了深厚的在地特色,才能在國際舞台上展現獨特的魅力。老字號裡的新文創,更讓人耳目一新,也才能夠吸引眾多的外國觀光客來探訪。

ㅤㅤ

ㅤㅤ
❝ 來吧!彩繪我們自己的「洋行」!
這次阿寶老師特別仿畫《南街殷賑》作為教室佈景。
ㅤㅤ
ㅤㅤ
這幅畫出自臺灣畫家郭雪湖先生。「南街」 指的是以前大稻埕最熱鬧的地方,也就是昨天我們經過的霞海城隍廟、永樂市場。而「殷賑」 這個詞,是古時候用來形容非常熱鬧、商店很多、生意很好的樣子。
ㅤㅤ
ㅤㅤ
這幅畫畫的是 1930 年的大稻埕,當時節慶期間,街上有好多攤販在賣南北貨,人們來來往往,非常熱鬧,就像辦喜事一樣。
ㅤㅤ
ㅤㅤ
我們讓小朋友們使用顏料彩繪紙箱,堆疊出一個個今天在迪化街看見的老房子,有的是傳統的閩南式建築,有的是西式洋樓,也有像巴洛克風格那樣的裝飾房子。待在教室裡,彷彿也能回到以前那個熱鬧又充滿故事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