ㅤㅤㅤ
照片裡,兩個在斜坡上騎得緩慢的弟弟妹妹,中間夾著輕輕鬆鬆抽個車就可以衝上去的青少年。
 ㅤㅤㅤ
——這樣的情況在出發前我們就有料想過,也討論了很多次,到底年紀差距那麼大,真的適合一起騎車嗎?
 ㅤㅤㅤ
經過反覆考慮和研議,最後我們決定,加派教練人手,讓大的有機會學習領騎和押隊,必要的時候也能在前面衝;小的練習努力跟上,真的負荷不了時,也可以上保母車休息。
 ㅤㅤㅤ
帥氣少年們在這個階段已經意識到自己變得充滿力量,變得強壯,他們想要衝,想要突破,想要試探地面上的每一個坑坎。但是單車活動攸關全員的安全
在弟弟妹妹一起騎時,兩個少年被我們賦予了更大的責任:不只該「衝」的時候要衝,該放慢的時候,更要克制。
 ㅤㅤㅤ
果不其然,在陪弟弟妹妹放慢騎的路段,兩個哥哥免不了感到更累更辛苦,
但也因此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學習機會。
 ㅤㅤㅤ
活動進行時,我本來把它定位為「同理心」的課題:對於弱小的同伴,你要怎麼換位思考,去想像與理解他們騎得慢的原因,並且意識到——自己也曾經是這樣被禮讓被保護,以及如果換了其他同齡的隊友,自己說不定就是最弱的那個。
 ㅤㅤㅤ
活動結束後我更發現,這不只是同理心的培養,更是在學習「領導」。如果把自己定位成「領導者」,而不是一個被弟弟妹妹拖累的大哥哥,那麼騎乘的時候,心態應該會完全不一樣。
 ㅤㅤㅤ
為什麼領騎的時候,不能忽快忽慢、一下左一下右?因為這會影響後面人的判斷;為什麼押隊的時候,不要一直迫近催促前面的人?因為押隊的責任在於留意路況、給予支持,而不是造成隊友的焦慮。
 ㅤㅤㅤ
是,跟弟弟妹妹一起慢慢騎,真的痛苦。
 ㅤㅤㅤ
遇到陡坡,明明藉著剛剛下坡的車速就可以衝上去了,結果你得在上坡時不斷按煞車,憑著自己的腿力一點一點踩上去。本來自己騎,10點可以到目的地;
陪著弱小的隊友騎,騎到中午12點還沒到,多耗了兩個小時體力、多晒了兩個小時的太陽。
 ㅤㅤㅤ
更不用說,在前面領騎的時候,為了留意隊伍的狀況,你得跟著教練往回騎,
到最後面察看隊友是否面臨問題,然後重新騎一次剛剛好不容易爬上來的陡坡。
 ㅤㅤㅤ
如果意識到自己是領導者,便會明白這就是責任的重量,理解了「如果自己不這麼做,活動就不可能成功。」於是用更大的格局來思考事情,就不會關注在自己感受到的委屈上。
 ㅤㅤㅤ
也因為這樣,有領導思維的人會變得非常強大。心態上,視野上,能力上,都會不斷提升。
 ㅤㅤㅤ
想想看,兩個哥哥多跟教練來回騎了幾次上坡?又多晒了幾個小時的太陽?
 ㅤㅤㅤ
他們受到鍛煉可遠比單純自己騎多太多了!
 ㅤㅤㅤ
難得的是,這次的兩個哥哥表現得都可圈可點,他們變得更成熟,更有擔當,
領騎的雋哥會留意路況,也一天比一天能控制速度,押隊的大師兄更是時時為弟弟妹妹打氣,幫助騎不動的弟妹。
 ㅤㅤㅤ
我想,這是這個營隊所帶來最可貴的收穫,因為體能、挫折忍耐力、領導力的培養,在學校環境是相對不容易實行的,有些事,還是要走出戶外、走出舒適圈才較容易做得到。
 ㅤㅤㅤ
而混齡學習對小的也是有幫助的,容我整理好思緒再寫出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