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探老師 2024.9.23)
 ㅤㅤㅤ
這個月,我們一起讀了《莊子.逍遙遊》裡的幾個著名段落。在三個禮拜的活動中,我們有以下幾個學習重點:
 ㅤㅤㅤ
一、閱讀:學習有深度的文本,讓寫作有內涵
 ㅤㅤㅤ
孩子們在學寫作時,常常遇到「沒靈感」、「千篇一律」、「內容貧乏」的問題,其實這不能怪他們。就如同要作出一道好菜,先要有好的食材一般;要寫出好作文,也先要有好的素材,而具有深度的閱讀內容,就是讓文章有內涵的關鍵。
 ㅤㅤㅤ
這個月我們閱讀的是《莊子.逍遙遊》的部份段落,由於原文非常困難,所以我先把這些段落改寫為孩子看得懂的故事,帶著他們在邊活動邊體驗,再延伸到原文的理解。
 ㅤㅤㅤ
二、思辨:深入思考,與自我生命連結,並打開視野
 ㅤㅤㅤ
在導讀的過程中,我們也一起討論莊子裡重要的哲學論題——「小大之辯」。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觀念都是相對比較而來的,小與大、美與醜、高與矮、貴與賤、壽與夭、富與貧,道家思想提醒我們,當我們一味的追求「大」、「美」、「高」、「貴」、「壽」、「富」……等價值時,其實是不理性的,因為這一切看似美好的價值,都是比較而來,它沒有絕對的標準,因此也沒有終點可言,亦即,如果要達到這些世俗目標才能快樂,那我們的一生註定不會快樂,也將失去自由。即便走到了極端,看似到了終點(目的地),物極必反,最高最好之處,也往往是最危險之處。
 ㅤㅤㅤ
孩子們的回應很踴躍,他們舉現實的例子,說道「最有錢的人反而可能最擔心自己被搶劫!」也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我不要太美也不要太醜,中間就好。」許多聽起來天真的發言,其實卻相當有智慧,道家認為「赤子之心」是人最理想最美好的生命狀態,果然很有道理。
 ㅤㅤㅤ
「莊子玩寫作」是所有小探索的課程裡面,我最想傳達給孩子們的。許多孩子到了青春期,會開始跟別人比美、比富有、比聰明,尤其是網美文化流行的時代,凡事看表面、看流量的膚淺價值觀正在毒害青少年⋯⋯我希望莊子思想能夠成為一盞燈,也許有一天他們為了世俗的價值而自我懷疑、感到不快樂的時候,能夠想起莊子說的話,想起嘲笑大鵬的小雀鳥、無法瞭解冰雪是什麼的夏蟬,進而找到出口,看到新的亮光。
 ㅤㅤㅤ
三、 寫作:以「輸出」來達成高效學習,並保存美好記憶
 ㅤㅤㅤ
在我的課堂上,我希望孩子們不只侷限於把知識塞進腦裡,而是當個高明的學習者,有效的將閱讀思考的內容「內化」,讓知識的價值能夠真正的發揮。
 ㅤㅤㅤ
「書寫」是一種知識的輸出,它必須透過大腦勤勞的整合訊息,找到適切的理解方式,再轉譯為文字,因此有經過書寫來融會貫通的知識,很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ㅤㅤㅤ
由於這班孩子年紀尚小,他們的認知發展還沒有到邏輯思考的階段(一般要到高年級這部份才開始發展),所以我讓孩子以編故事的方式來整合這次學習的內容,「相反國奇遇記」其實就是莊子寓言的延伸,我們一邊複習「北冥有魚」的內容、一邊補充「觸蠻之爭」的故事,一邊想像自己的新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孩子們要試著「顛覆」原本對大小的成見,化身為掉進相反國的主角,寫出好玩的冒險情節。
 ㅤㅤㅤ
誰都不能輕看八歲小朋友的想像力,他們的故事真是有趣極了,這樣的想像力,也是升上高年級後就可能會慢慢消失的。這份珍貴的童心,值得用文字好好保存下來。
 ㅤㅤㅤ
四、 筆記:日積月累語文基本功,打好基礎,同時也減輕未來升學壓力
 ㅤㅤㅤ
六年後,小朋友會成為準備考高中的學生—而小探索的寫作課,希望能幫助孩子在升學時減少壓力、提升成就。
 ㅤㅤㅤ
如果將刷考題、寫評量比喻為準備考試的「營養膠囊」,那我認為語文的學習就應該要從小吃「真正的食物」做起,也就是從日積月累的閱讀與書寫中,一點一滴累積基本功、一點一滴吸收營養。
 ㅤㅤㅤ
營養膠囊不是罪惡的事物,考題和評量也不是。但如果用膠囊來代替食物,健康一定出問題;用題本和評量來佔掉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時間,代價就是孩子一輩子厭惡學習。
 ㅤㅤㅤ
這次的課堂上,我們補充了許多語文知識,教小朋友寫筆記,而不是現場要他們背誦和複習,是因為筆記這個長期工夫要堅持下去很難,死記硬背的短期記憶反而容易。我們活動時間有限,先學作筆記比較重要。
 ㅤㅤㅤ
但這不代表我完全反對背誦,事實上,家長們應該兩個月後就會發現,孩子們已經把這些成語和莊子的一部份內容背起來了。
 ㅤㅤㅤ
五、 創意:以藝術創作活動來激發創造力
 ㅤㅤㅤ
在我們的教育體制裡,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美感教育。但其實,「美感素養」和「創意」是社會上的一種隱形資本,尤其未來AI成熟的世界,專業知識已不再有那麼高的價值,個人的美感、品味、創造力,可能才是會影響一輩子的軟實力。我的玩寫作課裡,每個月一定會融入藝術活動,在這個環節中,我希望孩子們能勇於揮灑、樂於表現,同時我也會從活動中瞭解每個孩子的特質。
 ㅤㅤㅤ
這一次孩子們幫自己的鯨魚畫新衣,又讓四張藍色的紙化身為宇宙,鯨魚們飛上宇宙盡頭,呼應「北冥有魚,其名為鯤」的故事。雖然因為要留多一點時間給孩子們寫作而來不及完成最完整的成果,但樹屋B1空間仍因為孩子的創作有了新的生命力。
 ㅤㅤㅤ
六、 啟發學習動力:透過互動遊戲來幫助理解困難的內容
 ㅤㅤㅤ
常常會說,在我的「玩寫作」課程裡,最重要的是「玩」。「玩」是一件高度整合各種能力的事,當孩子在玩時,他們的觀察力、反應力、專注力、創造力、理解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達到高峰。與其坐在桌前沒效率的長時間讀書,我情願他們先好好的玩,高明的玩,盡力的玩,最後再安靜坐下來,專注讀書和寫作。
 ㅤㅤㅤ
「玩」當然不是亂玩,而是用玩來體驗要學的內容。我們在教室裡飛來飛去、跑來跑去,笑得前仰後合的,就是為了用身體來記得「俯」、「仰」、「俯衝」、「盤旋」、「騰躍」等坐著時很難體會的詞彙。至於小鯨魚扭動身體變成大鵬鳥的經過,更是不可錯過的好玩橋段。
 ㅤㅤㅤ
七、 建立自信:老師課堂上的正向回應,幫助小孩建立信心
 ㅤㅤㅤ
「你問了一個很棒的問題!」這應該是我的口頭禪吧!其實小朋友很喜歡問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以前沒經驗時,會覺得小孩們亂問一通打亂節奏很令人煩惱,現在我卻把問問題視為孩子們有認真參與的最好證明,即使是再奇怪的問題,在孩子們的腦裡都是有他的思考脈絡的,對我來說,回答孩子的問題就好像接住他們拋過來的球,能不被砸到或漏接,並且漂亮回傳,才是身為老師的真本事。
 ㅤㅤㅤ
「你做到了!」我也喜歡跟孩子們擊掌,尤其是低自信的孩子,他們往往很擔心自己交來的作品被老師否定,或是被挑出一堆問題。所以無論他們做到什麼程度,我通常會有意識的先肯定他們已經做到的,才給予進一步的建議。
 ㅤㅤㅤ
讚美這件事情,最難能可貴的是「真誠」,孩子們會聽得出我們的讚美是為了接下來要求更多(言不由衷),還是真的在肯定他們。作文的評語裡,我寫出的優點都是真誠的指出他們做得最好的部份,也因此,孩子們會越寫越有信心!
 ㅤㅤㅤ
八、 多元創作:不受考試框架限制,但也顧到考試
 ㅤㅤㅤ
在我的課堂上,我不打分數,也不會要孩子們互相競爭比較。
 ㅤㅤㅤ
不打分數是因為,「創作」這件事情,沒有量化的標準,即便是像國中教育會考那樣明定標準的考試,爭議也很多。考試考作文,是不得已,如果孩子們跟著我跟到國中,我通常會在八年級時教他們考試作文的應試技巧。
 ㅤㅤㅤ
傳統制式作文是語文的「習作」,但不等於「創作」,它也許有必要存在,但只能算是寫作的其中一種模式而已。
 ㅤㅤㅤ
若以美食來比喻(是有多愛吃啊我),制式作文像是一道蛋炒飯,廚師為了考過炒飯檢定,這個蛋炒飯是要練習炒的。但一個真正的好廚師,不能只會蛋炒飯這道料理。
 ㅤㅤㅤ
我期許我的課是滿漢全席,而不只是蛋炒飯教學課。會不會教蛋炒飯?會,但不會花太多時間;小孩最後會不會作蛋炒飯,當然會—都已經學著做滿漢全席了,學會炒蛋炒飯有何難?
 ㅤㅤㅤ
九、 幸福感:學得快樂,同時也感受被愛,打從心裡感受學習是件幸福的事
 ㅤㅤㅤ
歸結以上八點,其實我對玩寫作課程最高標準,就是「幸福感」三個字,有學到新知是幸福的,有進步是幸福的,快樂的學是幸福的,有好好完成一件事是幸福的,有感受到被愛被肯定是幸福的。
 ㅤㅤㅤ
感受到幸福,那就會有繼續學的動力,我無法在小學三年級的課程裡深入介紹完整的莊子思想,但我有把握,未來他們再次接觸到與莊子相關文本時,他們會有幸福的感受冒出來,進而有動力去閱讀、去思考、去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