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怎麼教? 分享讓課程變好玩的七個方法
(文/小探老師)

ㅤㅤㅤ
每年九月,我都會為孩子們安排一個月的《論語》主題活動,再搭配「孔廟一日走讀寫作小旅行」。
ㅤㅤㅤ
在小探索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活動中,《論語》這個主題,似乎顯得有點太正經嚴肅?要把《論語》教得有趣,也一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ㅤㅤㅤ
畢竟我們有過要「躺在床上作夢」才能開啟的莊子寫作課,有過做出瘋狂料理的點心寫作課,還有要在教室裡飛來飛游來游去的海洋議題寫作課……在小探索教室裡,笑聲、樂趣和幸福感,是不會少的,各主題,各有好玩之處。
ㅤㅤㅤ
但是,《論語》?你要確定耶?你不覺得太古板、太傳統了嗎?小孩真的會喜歡嗎?學《論語》對人生有幫助嗎?
ㅤㅤㅤ
等等,要上《論語》前,先拿掉看孔子的聖人濾鏡吧!
ㅤㅤㅤ
在論語主題活動裡,我會介紹孔子,讓孩子們知道他是一位很有智慧的老先生,對後世也有很大很大的影響。但我不會跟孩子說:「孔子說的話一定都是對的。」也不會要孩子背誦《論語》。
ㅤㅤㅤ
其實,《論語》就是粉絲們(學生)為偶像(最愛的老師)寫的一本語錄,語錄這種東西,喜歡的、有幫助的內容記在心裡就好,根本不應該當成教條式的背誦啊!
ㅤㅤㅤ
有時我會想像,當初弟子們是怎麼記下孔子講的話的。
ㅤㅤㅤ
「老師今天教了怎麼學習,記下來!記下來!免得忘記。」
「哇!老師對吃東西和穿衣服都很講究呢!記下來記下來!」
「呃!老師今天竟然被路人嘲笑了,這個也記下來吧!」
「老師今天罵學生!這個一定要記啊!」
ㅤㅤㅤ
在《論語》被尊為儒家經典前,它就是弟子們整理的筆記,筆記是用來學習和思考的,而不是用來背的。
ㅤㅤㅤ
「學而不思則罔」,孔子自己都這麼說了。
老師有沒有可能犯錯?當然有可能。
孔子講的話一定都是對的嗎?不一定。
就算是有道理的話,放在現代,還有用嗎?未必。
但是為什麼還是教《論語》?
ㅤㅤㅤ
因為,教孩子《論語》,就好像帶著孩子們穿越時空認識了一位充滿智慧的老先生一般,在人生中,有一位智者可以給點建議,當然是好的。
ㅤㅤㅤ
這些建議聽不聽,得由孩子思考後自行決定。認識了孔子,以後還要不要找他聊天(讀論語),也取決於孩子。
ㅤㅤㅤ
如果跟孔子不投緣也沒關係,我們還會介紹很多其他智者,不久前,我們才跟莊子一起在想像世界裡遨遊呢!
ㅤㅤㅤ
奇怪的是,越是叫小朋友不要背,他們反而記得越熟!
ㅤㅤㅤ
接下來幾篇,就來分享我們在這一期課程中,怎麼讓孩子上《論語》上得欲罷不能吧!
ㅤㅤㅤ

ㅤㅤㅤ
方法一:角色扮演,帶孩子進入春秋時代背景
ㅤㅤㅤ
要介紹孔子之前,不妨先從姬旦先生說起。
ㅤㅤㅤ
一聽到這個名字,小孩都樂了,他們以為老師在胡說八道,卻不知道這位「雞蛋先生」就是孔子最尊敬崇拜的周公。
ㅤㅤㅤ
我問孩子「如果你是姬旦先生,要輔佐登上天子大位的姪兒治理天下,面對廣大的領土,你會怎麼做呢?」
ㅤㅤㅤ
很難想像對不對?來,我們來抽個角色。
ㅤㅤㅤ
架子上放著不同顏色的顏料,每個顏料對應一個角色身分。會有一個小孩抽到天子,其他人分別是嫡長子、庶子等不同身分。
ㅤㅤㅤ
地上舖著的大張圖紙代表國土,抽到天子的人,要照順序分封土地給諸侯們。不知為何,每一團小朋友中的天子都自然而然的照嫡庶長幼的次序分封,嘿……看來大家受儒家長幼有序的思想影響真的很深,沒關係,等一下他們就會發現問題了。
ㅤㅤㅤ
分封土地的遊戲很好玩,我們讓「諸侯」坐在「天子」指定的位置上,由天子負責拿粉筆繞著他畫一圈,畫出來的範圍,就是諸侯國的土地。分封好土地後,大家發現,怎麼有人被分在王畿周圍的核心地區,有人怎麼被分到偏遠的邊疆去了呢?有的人領土大,有的人領土小,這個制度,似乎不太公平。
ㅤㅤㅤ
方法二:以道具的尺寸來解釋封建制度中的階級
ㅤㅤㅤ
更不公平的還在後面!在封建社會中,不同階級地位的人能用什麼、穿什麼,都是有規定的。
ㅤㅤㅤ
我們無法把故宮的鼎搬來給孩子用,但,我可以給他們不同大小的「筆刷」。
天子,用最大的排刷。
ㅤㅤㅤ
嫡長子,次之。
庶子,又次之。
至於庶出的庶出的庶出的孩子……由老師扮演,只能用最小的筆刷。
ㅤㅤㅤ
筆刷在這裡象徵治理國家的權力,我請諸侯們為他們的領土上色,上得越均勻漂亮,代表國家治理得越好。
ㅤㅤㅤ
一開始,天下維持著美好的秩序,但很快的,大家開始發現,只要有一個諸侯越界,秩序就開始崩解了……
ㅤㅤㅤ

ㅤㅤㅤ
方法三:運用顏料和圖紙,體會諸侯國互相攻伐的經過
ㅤㅤㅤ
各諸侯國開始互相「攻伐」,只見孩子們用顏料或佔領別人的領土,或防守,或結盟,甚至還有人攻入首都,完全無視天子的地位啊!
ㅤㅤㅤ
「停!」一聲令下,孩子們停下了手上的畫筆,看著紙上顏料四射,有些地方混成了難看的顏色,有的國土變得很大,有的小國幾乎被滅……
ㅤㅤㅤ
方法四:發表意見,請孩子說說看他們觀察到的現象和問題
ㅤㅤㅤ
在介紹孔子正式出場之前,我會先請孩子輪流說說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ㅤㅤㅤ
「發生了戰爭!」
「原本的制度好像有問題!」
「為什麼都沒有女生的角色?」
「為什麼他們明明是兄弟,卻要互相攻打?」
「大家都沒注意到天子!」
「這些顏料好像血!」
ㅤㅤㅤ
是的,孩子們發現了,原本看起來很理想的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存在著巨大的bug,諸侯之間爭權奪力、戰爭殺伐,最苦的還是百姓。
ㅤㅤㅤ
方法五:老師扮演孔子,與大家一起討論
ㅤㅤㅤ
孔子登場了,由老師扮演的孔子,開始周遊列國,試圖在各國中實踐他的理想,但無奈是,經過了漫長的旅程,孔子並沒有找到能夠推行改革的有道之邦。
ㅤㅤㅤ
雖然如此,孔子收了很多很多的學生,並且悉心指導,不因學生的背景、階級而有厚薄之分。
ㅤㅤㅤ
他們一起探討什麼是「仁」,並且實踐「仁」。
ㅤㅤㅤ
「仁」是一個會意字,它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問孩子們,兩個人之間最理想的關係會是什麼?孩子們說:「是『愛』!」
ㅤㅤㅤ
「爸爸媽媽怎麼愛你?你又怎麼愛爸爸媽媽呢?」
「你跟朋友之間有愛嗎?這份愛跟爸爸媽媽對你的愛有什麼不同呢?」
「師生之間的愛、手足之間的愛、情人之間的愛,各有什麼不同?」
「雖然我們會因為不同的身份,而有不同愛對方的方式,但如果全都要一一規定,未免也太複雜太難記了。所以孔子有教大家一個方法,你們猜猜看。
大家嘰嘰呱呱的說著,都是些很棒的方法。這時有小朋友說:「要有同理心,為對方著想。」
「你是孔子的知己!他真的這樣說,『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說到這裡,已經可以穿插不少《論語》原文的教學了。
ㅤㅤㅤ
方法六:載歌載舞,想像美好的「曾點境界」
ㅤㅤㅤ
「你的志向是什麼?」趁著討論熱烈,「郭子」繼續問大家這個問題。
《論語》裡的「名場面」–「曾點境界」,是我最喜歡帶孩子們一起討論的內容。曾點的回答實在太奇怪,當孩子們聽到曾點說他的志向是「春天時,五六個大人、六七個小孩,一起去河邊洗澡、跳舞,唱著歌回家。」都笑得東倒西歪。
ㅤㅤㅤ
「你們覺得這很普通是嗎?很好,那代表我們真的很幸福。」
ㅤㅤㅤ
回頭看看大家「戰爭」完的「領土」,你的人民,小孩在戰亂中死亡,老人在逃難中被殺,就算沒有被戰亂殺死,當冬天嚴寒降臨,人們也很可能會餓死或凍死……
ㅤㅤㅤ
現在,你會不會覺得春天時大家一起出去玩,真的是很幸福的事呢?
ㅤㅤㅤ
現在的我們,不用擔心回家要挨餓,還有熱水可以洗澡,這樣子的人生是不是真的超棒的!
ㅤㅤㅤ
我請小孩們開開心心的唱「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首詩,唱得好不好聽都沒關係,因為光能坐在這裡一起唱歌,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
ㅤㅤㅤ

ㅤㅤㅤ
方法七:圖文創作,寫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照慣例,我的活動都會以寫作來總結,為這次的學習提取菁華,融會貫通。
ㅤㅤㅤ
在塗滿顏料的紙上為孩子們重新劃定疆界。這次,我們不要再互相攻伐,跟孔子一起重新把自己的國變成理想的大同世界。
ㅤㅤㅤ
我請孩子們在地圖上畫出他們覺得「理想世界」該有的東西。
ㅤㅤㅤ
有的人畫早餐店,有的人畫圖書館,有的人畫農作物,有的人畫手機和電動。
很好,物質有了,那人們呢?人們在做什麼呢?
ㅤㅤㅤ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ㅤㅤㅤ
孩子畫上了自己的阿公阿嬤,畫上自己的好朋友,畫了小嬰兒。
ㅤㅤㅤ
在我的課堂上,畫畫是「發想」的重要步驟,尤其對中低年級的小孩來說,先把想法畫下來,再把它轉化為文字,會比直接把想法寫成文字容易很多。
ㅤㅤㅤ
我請他們寫的主題是「我建立的理想國度」,他們只要把自己畫的東西寫下來就好。寫一寫卡住時,就跑去蹲在畫旁邊看看自己的國裡有些什麼,有時還會有些新的靈感出現。
ㅤㅤㅤ
——
ㅤㅤㅤ
六個小時的課程,其實沒有教很多篇《論語》的內容,但是我相信,作為接觸《論語》的初體驗,孩子們以後看到相關內容時,一定會想起這六小時充滿歡笑和幸福的活動。
ㅤㅤㅤ
我希望,他們也能像我一樣,在迷惘的時候、在挫折的時候,能夠翻開《論語》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聊聊天,一定會有些閃亮的輝光,能在某些時刻照亮他們的生命吧!
ㅤㅤㅤ
當然,他們不會把孔子說的話當成聖旨,因為我們其實也花了很多時間討論「真的是這樣嗎?」礙於篇幅,之後再找機會發文分享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