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營隊寫作課的新作法
(文/小探老師)

這次單車寫作營的新做法是:一人一天一張寫作任務卡,每天五個任務。
ㅤㅤㅤ
第一天第一個任務超簡單,「開一個新文件,把檔名命為自己的名字」,接著一步一步變難,到第五天,已經要完成一篇報告的九成內容。
ㅤㅤㅤ
跟遊戲化解任務學習不同的地方在於,每天的五項學習任務,都是我依據:
1 各學生的不同特質
2我當日與他的對話
3 他問我的問題
4 當日發生的特殊事件
5 該學生的年齡、程度
6 我預期他今天要寫到哪個部分
ㅤㅤㅤ
每天更新給他們的。
ㅤㅤㅤ
就像玩跑跑薑餅人每天都要簽到一樣,學生第二天開始一到民宿就會問:「今天的任務卡出來了嗎?」好奇心讓他們對當日的寫作有所期待,而完全貼近他們個人的題目設計,則有效幫助聚焦於當日的記憶亮點,或是值得書寫的成長改變。
ㅤㅤㅤ
單車寫作營,我主要想帶著學生了解:
ㅤㅤㅤ
「學習歷程」並不是考試前才擠出來炫耀自己豐功偉業的命題作文,而應該是你在每一次的努力中,都用文字留下一些關於這次經歷的紀錄、以及經過萃取後的意義精華。
ㅤㅤㅤ
到大考時,再從這些自己一點一滴留存下來的「素材」裡擇取最有價值的片斷,經過重新剪裁、融會以後,成為一篇踏實、深刻的學習成果總呈現。
ㅤㅤㅤ
這是我對學習歷程寫作的看法,但不知道會不會太過天真?
ㅤㅤㅤ
單車環島加上寫作課程,需要同時解決以下難題:
1 騎完車很累,要怎麼帶學生晚上繼續寫作?
2 等五天騎完再寫嗎?很多當下的感動時間過了會想不起來。
3 要怎麼讓學生真實經驗到,文字能幫助他們為生活萃取、留存其中的精華?
4 要怎麼短時間幫助他們找到並聚焦於值得書寫的片段。
5 經過這次以後,他們能不能更懂得怎麼寫自己的學習歷程。
ㅤㅤㅤ
要說這樣教學有什麼難點,那就是—如果我狀況不好,整個計畫都沒辦法繼續前進。
ㅤㅤㅤ
因為有跟著騎一半以上的路程,才會有那些深刻的對話,以及最貼近學生身心狀態的觀察。但騎得久也意味著時間和體力都變得稀缺,像這次第三天騎完全程,體力幾乎耗盡,晚上的任務卡出得就很辛苦(雖然我對最終成果很滿意)
ㅤㅤㅤ
明年再辦的話,應該會先做好一套任務卡,以防我有什麼不得已的狀況發生,然後再每天依據學生的狀態調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