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探索偏鄉教學巡迴,從爸爸的故鄉開始
(文/小探老師)
ㅤ
最近看了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讓我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不只是因為劇情感人,也因為它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
ㅤ
我的母親小時候就像劇中的愛純,是個超會讀書的文學少女;而爸爸也是在艱苦的成長環境中打拚的少年。雖說人生如戲,但人生有時甚至比戲還要苦,劇中那樣物質資源匱乏的成長過程,是父母那輩無數人的寫照。
ㅤ
一顆糖果好幾個兄弟姊妹分,為了交不出五元班費被欺負⋯⋯小時候聽父母說童年的故事,總是懵懵懂懂,在都市中長大的我,永遠無法想像那樣苦的生活。
ㅤ
我總是在想著,如果父母不是在偏遠貧困的鄉下長大,而是有像我一樣多的機會、一樣多的資源,也許就有機會追求自己的夢想了⋯⋯
ㅤ
我知道爸爸曾經想要當會計師,我知道愛寫作的媽媽最大的夢想是當老師。爸爸的數學驚人的好,媽媽小時候就常常投稿見報,他們天份和努力都不輸人,但因為資源的限制,不得不小小年紀就隻身到大城市裡打拚工作。
ㅤ
比起他們我是何其幸運,能夠在人生的這個階段,做著自己熱愛的工作,理所當然的在實現理想的路上努力向前。
ㅤ
「如果,童年的他們有機會得到更多的資源呢?」
ㅤ
我無法穿越到五十年前,把會計相關的書帶給爸爸,把寫作課帶給媽媽,但因此一直有著一股動力在熊熊燃燒,希望自己能夠幫助需要更多資源的孩子,讓他們擁有機會探索他們的興趣、發展自己的才能。
ㅤ
臺灣有 368 個鄉鎮市區, 2668 所小學,多希望可以服務每一個需要的孩子啊⋯⋯。我的能力還很有限,但我知道跨出去最重要,行動最重要。
ㅤ
於是我們出發了——一次又一次的偏鄉巡迴教學之旅。
而今年,2025,我們的旅程從父親的故鄉「嘉義義竹國小」開始。
ㅤ
/
ㅤ
這次到義竹,我們一共服務了兩個四年級的班級,一班 18 人,一班 16 人。
ㅤ
一下車,嘉南平原的風吹過來,陽光、土地、玉米田的氣息,喚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從老師、主任到早餐店老闆娘,大家說話的口音就是我熟悉的鄉音,那是一種「回到家鄉」的親切感。
ㅤ
看著台下的小朋友,不禁在想像,五十年前的爸爸,是否也是這樣坐在台下?
ㅤ
小朋友們非常努力、也非常投入,對於課程本身也展現高度的興趣。當他們聽到「完成的”作品”可以用來買書」,眼睛都亮了起來!讓我最感動的是中場休息時,小朋友會主動去翻書、挑書,還會自然而然地跟志工媽媽聊天,分享他們對書的好奇與興趣。那畫面,真的很美。
ㅤ
/
ㅤ
這次我們帶去的書,比以往更多元:有物理、生物、文學、數學、歷史、公民、AI、哲學思辨、STEAM、SDGs……包羅萬象,讓孩子們在一片書海中探索、尋找,真正挑出「自己想看的那一本書」。
ㅤ
意外的是,「生涯管理類」的書大受歡迎!比如十歲如何時間管理、零用錢分配、專案規劃、人際關係、理財入門這些主題,都一下子就「賣」光了!
ㅤ
除此之外昆蟲圖鑑也是「人氣商品」;滿滿都是字的經典文學(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藝、仲夏夜之夢、紅髮安妮⋯⋯等)更是廣受歡迎。
ㅤ
原來「現在小朋友只會挑圖多、字少的繪本」真的是大人的偏見,其實只要小孩有興趣,再多的字他們都看得進去!
ㅤ
事實上,不管到哪個學校,我們帶去的經典小說都大受歡迎,而每個班的都有對數學科普書愛不釋手的小朋友呢!
ㅤ
/
ㅤ
這些書,是他們自己選的,也是用努力換來的。
看著他們稚嫩的臉龐,我心裡有深深的祝福:
希望這本書,在成長過程中幫他們開啟對相關領域的興趣。
希望這本書,有機會讓他因此發現自己的興趣、探索新的可能。
希望這本書,讓他有更多契機在人生路上看見更多不同的選擇。


